然而,从排片角度来看,同期与《战狼2》竞争的是在票房竞争力上略逊一筹的国产电影,这不可忽视是影片成就的一大因素之一。至于为何同期参与竞争的电影失去了好莱坞影子的光环,我们不得不提及“国产电影月”。
“国产电影月”这一名称源自2004年国家映画局口头下达的一项通知,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这个名词是业界共同创造的,并非官方正式称呼。
随着时间推移,“国产电影月”的具体起止时间每年都有所不同,但通常落在6至8月,也就是观影人次高峰期的暑期档。
关于“国产电影月”,它或许不是个完美措施,但这也是观众能见到最有效措施了,它最后真的能将国产电影带上新的高度吗?
实施过程中,不少影迷认为对华语電影本身提携和帮带作用并不大。首先,在“ 月内,只能让强小片愈弱”。如今年的《建军伟業》这样主旋律影片,以及《悟空傳》这种制作规模本身很庞大的受益外,中小成本影片从中并不能分到太多。
其次,有些国产電影完全不走心,不考虑觀眾的心理層次,純粹地為了利潤而降低電影質量。拿今年某部「4S」電影來說,就是想要在「 国产電影周」靠流量、鮮肉等手段來完成吸金。但由於劇情、拍攝手法等因素,仍導致票房和口碑惨淡收場。
另外,对于「 国产片周」,众多院线更是有言。一方面,它增加了国内市场对于国產文化产品需求;另一方面,由於進口被排除在外给院線減少了不少收入,也無可避免地使票房停滞,這對许多院線来说是一种损失。
必须承认的是,它确实增强了我国文化主权,让更多融入中国特色映画文化的作品走进人们视野,以抵御好莱坞文化冲击。在市场层面,其不会阻碍外来进口片与国内映画共同促进市场繁荣,而是在特定时期可以用外来进口补充国内淡季,使得民族特色的映画迎来井喷效应。这无论从文化角度还是市場角度来说,都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解决前文所述票房停滞问题。
此外,这段时间也给中国一些优秀导演机会,让观众更多接触中国映画,可以繁荣中國電影市場,同时鼓励新人,让國產映画有新的血液,我國電影可持续发展。此类成功案例包括《捉妖記》、《七月與安生》,以及最近一年来的《戰狼2》,由於献礼建軍90周年的话题推动和极佳觀賞體驗,使之廣受好評,票房如滾雪球般扩大。但如果没有"國產映畫週"可能它們也不會達到現在這麼高的地位。
除了商業化的大眾作品,小眾文藝紀錄類型也有機會,在"國產映畫週"發光發熱,如今夏上映的小眾紀錄短篇《二十二》的成功,是一個例子。在避開好萊塢競爭後,這種小眾作品才有機會得到一定排放數量,並且走進大眾視野讓人欣賞。
總結來說,“國產映畫週”作為一种临时性的方法,让更多国产优秀作品走进人们视野,是合理的手段。但要适度,一味让观众被动选择国产film勢必引起观众不满以及市场畸形。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中國film不能只靠周而發展自身质量才是发展最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