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杂谈千与千寻映射出国产类型电影所需面对的问题

振刚在《上海堡垒》上映之际,国产科幻电影的期望值因《流浪地球》的成功而显著提升。然而,《上海堡垒》面临着与好莱坞同类作品竞争的挑战。它以中国防御力量作为地球最后的堡垒,抗击外星侵袭的情节设定了高风险,同时也提供了观众检验国产科幻成熟度的机会。从首映日的反响来看,观众对影片持有两极化态度,有人赞赏其制作水准和特效,而也有声音认为它在主题深度和剧情构建方面存在差距。

笔者认为,这些评价并不矛盾,它们反映的是不同标准下的评判。在满足基本期待并实现基础要素方面,《上海堡垒》确实做到了。但是,在一个竞争激烈且类型成熟的市场中,如果使用更高标准进行比较,那么其不足就显得更加明显。许多影迷给予低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将其与自己心目中的经典作品相提并论。

《上海堡垒》的核心剧情缺乏新意,即地球遭受外星入侵,最终通过艰难抵抗获胜。这一故事情节听起来并不陌生,从细节到宏观层面,都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男主角江洋驾机冲向外星母舰,以引导大炮开火为目标,这样的桥段在其他知名影片中都有所体现。

创作思路不清晰导致的情感戏份过多、离题于故事主线,是《上海堡垒》的一大遗憾。在创作者未能明确目标观众群体的情况下,他们似乎无法将这部作品定位为针对科幻爱好者的电影,而更多地偏向于迎合偶像粉丝或追随者。

相比之下,《流浪地球》和《红海行动》的成功可能就在于它们既具有宏大的故事背景,又传达了国际主义正面的价值观念,这些都是常规好莱坞科幻电影所没有的一部分。在我国电影产业技术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国际水平时,更深入地探讨如何凝聚主题、表达价值观,对国产类型电影来说仍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完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