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马连良先生无疑是一位不可磨灭的传奇人物。他不仅在传统戏曲领域内占据了崇高的地位,更以其创新精神和改革措施,在京剧艺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马连良先生对传统艺成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他也敢于探索新风格,编创新腔,使得他的京剧艺术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在当今这个不断追求传承与创新的大环境中,重新审视和研究马连良及其代表性的马派艺术,对我们来说充满了重要意义。
6月份,“京剧马派艺术人才培训班”即将向大家展示五个不同时期代表作:《审头》、《白蟒台》、《清官册》、《淮河营》以及《赵氏孤儿》,这些作品都是马连良先生生平中的亮点。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京剧大师,本周六,“谈艺说戏话北京”北京戏曲文化分享会将携手北京青年报社、北京京剧院以及马连良艺术研究会,与著名演员朱强、年轻有为的马派演员穆雨、张凯、裘识,以及众多戏曲爱好者一同探讨马连良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在艺术上的革新理念。
活动期间,三位年轻演员还将通过现场表演,让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那些经典唱段和念白带来的震撼效果。这场共享会不仅是对一个时代巨匠的一次致敬,也是一个机会,让每个人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那流动着生命气息的舞台语言。
■时间:本周六上午10点开始
■地点:北京京剧院3楼1号训练厅
■报名方式: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文化客”,并在后台留言姓名与联系电话,我们将在周六之前进行电话确认,并保证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
回顾一下,这位伟大的 京劇藝術家——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1966年12月16日),出生於中國首都北京,以字稱溫如,是一名杰出的中国著名京劇表現者,被公認為老生行當之代表性人物之一,並且創立了一個獨特而又廣受歡迎的人物風格,即所謂「馬派」表演風格。這種風格自從1920年代開始盛行,一直到1960年代依舊受到喜愛。在他的長達60年的戲曲生涯中,他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並稱為「四大须生」,後來又與谭富英、奚啸伯、高庆奎並称为「后四大须生」。1931年,他與另一知名藝人周信芳共同登台,這兩人的才華横溢各具特色,因此被誉为“南麒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