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的历史长河中,马连良先生无疑是一位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不仅在传统戏曲领域内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创新与改革方面也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马连良先生深厚的戏曲功底和对传统艺术的精湛掌握,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重新探索马连良及其所创立的京剧马派艺术,不仅是对往昔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启示。
本周六,即6月2日,“谈艺说戏话北京”将来到北京京剧院,与众多戏曲爱好者共同分享马连良先生一生的故事以及他在艺术上的独特见解。这次活动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主办,携手北京青年报社、北京京剧院和马连良艺术研究会,将邀请著名演员朱强、以及年轻有为的马派演员穆雨、张凯、裘识等人,就他们各自对于马连良先生生平和其创新精神进行深入交流。
活动期间,这些演员还将现场表演部分唱段或者念白,让每一位参与者的观影体验更加直观。通过这样的互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到 马连良先生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革新传统,更能感受到他那独特而深刻的人物魅力。
■时间:6月2日(本周六)上午10点开始
■地点:北京京剧院3楼1号训练厅
■报名方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北京青年报文化版组公号“文化客”,并在后台留言姓名与联系电话。
我们将于周六之前通过电话确认您的参会信息,我们承诺不会泄露您的个人隐私。
记住,在那个特别的一个周六,你可以亲眼目睹这些年轻才华横溢的小伙伴们如何以不同的形式来诠释这段历史,也许你会被他们那纯粹而热情的情感所触动,从而对这门古老而又神秘的大型舞台艺术产生新的认识和兴趣。
关于馬連良,他是一位出生于1901年的藝術家,以字温如闻名,是中國著名の京劇表演者,被誉为“四大须生”的代表之一,并且是“馬派”藝術創始人。他經歷了從小進入喜連成科班開始學習戲曲,一路走來終於發展出獨樹一帜的表現風格,這種風格自20世紀初期至60年代一直影響着這個領域。他的作品包括《借東風》、《甘露寺》、《清風亭》、《四進士》、《失空斬》等,這些都成為了他最具代表性的角色。此外,他與余叔岩、高慶奎、言菊朋並稱為前期「四大須生」,後三人逝世後,又與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並稱為後期「四大須生」。1931年,他與周信芳同台共 演,因他們技藝精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特色,被誉为“南麒北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