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时尚相结合的“Athflow风格”、户外潮流兴起的“Gorpcore户外风格”、“TechWear功能风格”……专业干练的通勤装和轻松休闲的运动装都打破了界限。 随着生活场景的多元化和节奏的加快,人们对“跨风格搭配”的需求开始增加。
不满足于经典“潮品”吸引眼球
波士顿咨询集团未来十年中国时尚产业研究报告认为,新十年中国时尚产业将进入“时尚需求深化期”,市场格局将面临重塑。
一是时尚需求分层,城市线时尚层次加速分化。 其中,国际一线城市以时尚理念为主导。 比如在上海、香港,时尚生态就比较完整。 人们不再满足于经典,对设计独特的“顶级时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带动了小众奢侈品和精品设计师品牌的崛起。
在城市化的一二线城市,对时尚的需求正在加深。 例如,在杭州、成都等高线城市化城市,时尚需求从功能驱动转向情感驱动,奢侈品、设计师品牌加速布局。 据《华丽志》统计,过去一年,LVMH旗下18个奢侈品牌在省会城市的门店数量超过了一线城市。
低线城市(主要是县以下)的时尚维度长期来看可能不会有显着发展,仍将是大众和功能性品牌的主要市场。
路冲、飞盘等新场景出现,运动与通勤穿着的界限被打破。
随着疫情期间生活场景更加多元、节奏加快,工作和休闲场景的界限被打破,“跨风格搭配”的需求增加。 BCG 2023年中高端服装消费者调查显示,生活场景正在加速多元化,在工作、聚会等传统场景的基础上不断涌现路冲、飞盘等新场景。 其中,运动休闲和通勤风格消除界限的趋势显着,两大风格增长强劲:
首先,运动休闲潮流打破了休闲的界限,衍生出不同的运动休闲风格。 例如,流行的“Athflow风格”中注入了运动休闲风格。 典型的例子是运动套装搭配风衣,或者西装搭配运动鞋。 此外,随着户外潮流的兴起,“Gorpcore户外风”和“TechWear功能风”也是泛运动休闲风下的细分趋势。
随着职场着装规范的放宽,人们逐渐失去了对职场专属商务通勤风格的青睐。 融入休闲风格的新通勤风兴起,比如超模贝拉流行的时尚知性穿搭等。
购物中心强劲增长趋势和网红街区崛起
商业格局也在不断发展。 购物中心增长强劲,时尚奢侈品购物中心、网红街的兴起,带动了特色鲜明、话题性品牌的崛起。 随着百货店增速放缓并趋于稳定,传统服装品牌面临转型压力。
随着购物中心行业的成熟,主题化、精细化购物中心已成为趋势。 海外小众设计师品牌、潮流品牌加速进入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精品买手店不断崛起。
商业街业态呈现差异化。 一方面,传统的高人流量步行街缺乏增长动力,但仍保持较强的商业影响力,满足居民消费和休闲需求。 另一方面,潮流、网红街区的崛起,带动了话题度极高的潮流品牌的崛起。
奢侈品及中高端百货店发展趋势稳定,正在向购物中心式一站式业态转型。 但一些传统百货商店主要零售业态单一,市场竞争力减弱。 随着消费者的年轻化,在百货强势时代获得相当份额的传统女装和商务男装,却因品牌老化而面临转型挑战。
运动热带运动服和休闲风格的崛起持续看涨
报告认为,国家政策、对冬奥会的重视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促进了体育运动在民间的普及。 具有社交属性的都市潮流运动、轻户外运动等迅速崛起。 预计未来5年体育跑道将保持7%至9%的增长速度。 速度。
同时,随着职场着装规范的放宽、工作与生活场景界限的消除、社交场景的还原,能够凸显个人时尚品位、适合跨场景的休闲风格赛道不断涌现。引领增长,休闲赛道增速高于成衣市场。 平均增长率。
值得注意的是,时尚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时尚活动也占据了很多女性休闲时间的相当比例。 从品牌结构来看,不少独立女装品牌蓬勃发展,并进一步细分为各个赛道; 全性别时尚品牌通常也瞄准女性顾客。
一直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传统女装已经节节败退,亟待转型。 相比之下,出现了三类差异化定位品牌:一是精品个性品牌,通过独特原创的设计打造风格鲜明、品质优良的高品质时尚精品; 潮流另类品牌紧跟潮流,通过快速的“潮”更新和性价比吸引眼球; 三是高端基础品牌,以性价比极高的经典款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衣柜需求。
文/记者 陈思